我为何离开投行,全身投入区块链

更多 2018-03-09 15:41 阅读:4279 / 回复:0 楼主luoge

✎ 我的故事

* 头等舱的机票

* 如何卖掉自己

* 开哪个箱子?

* 中等收入陷阱


✎ 前言

我有个助理,当年还在读书时来上海参加活动,偷偷地到黄浦江畔坐船,来到传说中的陆家嘴,看到高楼鳞次栉比,各路才俊器宇非凡,不由感慨道,以后要是能来这里工作就好了!

 

相信很多人,包括我在内,第一次来到陆家嘴时,都会被震撼到,深深的体会到魔都绝非浪得虚名,体会到为什么陆家嘴会被戏称为宇宙中心。

 

无数有志青年,背井离乡来到陆家嘴,都希望可以“从零开始,到建立名字”。“是一个争演主角的年代,角色对白,力竭声嘶”。《银狐》片尾曲的歌词,是五十年代的香港的写照,更是21世纪的上海。

图片:159445-12051QIA636.jpg

而我,却要告别陆家嘴,去投奔码农圈了。码农圈传说是这个物欲横流的装逼社会的一股清流,到处是月入十万却吃得穿得像月入五千的码农,和金融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
 

“为什么你要离开兴业证券,放弃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优厚待遇呢?火币?火币是干嘛的?区块链风险还很大吧?”这是得知我要离开兴业证券去火币时,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。

 

当然,也有很多朋友原本已经在关注区块链,但始终下不了决心投身其中,看到我的选择后,也和我讨论了很多。

 

所以写这篇文章,给大家讲5个小故事,说说我的理解与思考:

✎ 第一个故事: 头等舱机票

有一个美女,在一家旅行社工作,主要工作就是卖机票。她虽然收入微薄,但每次只要看到适龄男子来买了头等舱机票,她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自费买一张,就为了跟着一块去飞一趟。一个月下来就花了好几万,别人都嘲笑她脑子有问题,她却依然坚持不懈。几个月之后,她成功地嫁入豪门,成为了过亿资产的女主人。

 

首先,我们花一分钟批判一下这位美女错误且腐朽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爱情观、婚姻观。真正幸福的婚姻,应该是建立在趣味相投、性格相合,两情相悦的基础上的,单纯追求钱,会有极大的风险葬送下半辈子的幸福,绝不可取,切勿效仿。

 

可是如果这只是一个比喻呢?TMT的分析师,不就是一个在旅行社工作的女子么?

 

我们每天都在看各种前景广阔的新概念新领域,包括区块链,也包括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工业4.0、物联网、虚拟现实、量子计算等等。动不动和客户说十倍牛股,百倍空间。有时客户就会挑衅地问,你这么看好,如果给你一个亿,你敢全仓买入么?

 

是的,既然你觉得有百倍空间,你还做什么研究员,费什么口舌和我扯啊,自己砸锅卖铁杀进去啊!可惜多数研究员,看千帆过尽、百舸争流,却只是淡定地在岸边旁观。

而我,终于跳上了船,虽然我没有一个亿,但我下了更大的赌注,也是我能下的最大赌注: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。

 

中国证券行业最成功的人是谁?

 

可能有人会想到王亚伟,有人会想到高善文,也有人会想到在恒大年薪1500万得任泽平(关于投行分析师的故事,请见前文)。

但我想,最成功的人应该是刘炽平。当年在做腾讯项目过程中,发现了这家公司的巨大潜力,毅然放弃了高盛的千万年薪,加入当时还饱受市场质疑的腾讯,最终成为企鹅帝国的二号人物。

图片:微信图片_20180309153930.jpg

虽然我估计我再活几辈子也够不上刘炽平的千分之一,但前辈的择业方向是值得学习的:保持敏锐,发现潜力股,投身其中。

 

有人会说,作为TMT分析师,这种择业方式的确有道理,可是,你看了那么多前景广阔的领域,为什么偏偏选择区块链?

✎第二个故事: 如何卖掉自己

在我读中学时,那会还没有自己的电脑,也没法像现在这么无时不刻不泡在网上,每天脑力过剩无处安放,只好每天胡思乱想。经过了千思万虑,最后想出了三个改变世界的奇招。时至今日,我还很佩服那时候十几岁的自己脑洞之大,思维之缜密。

 

第一个奇招是在网上建立百科全书。

 

当时的网页很散乱,想查点什么,可能就是个想查个很简单的名词的解释,可查到的大部分网页都是无关的。要是能有个网上的百科全书,一个词条对应一个解释就好了,会大大提高人们的信息获取效率。

 

很多年以后,我知道了世界上已经有了维基百科,还有了百度百科。

 

第一计,折了。

 

第二个奇招是把自己分拆上市。

 

我当时想了很缜密的方案,把每个人成年以后的30年人生证券化上市,父母持有一部分原始股,但控股权在自己手里,成年以前由父母代持,成年后归还本人,结婚的过程是个换股的过程。贫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获得资助,主业无聊又不敢辞职下海的人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尝试挑战,经纪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锁定那些怀才不遇的北漂,多么美好的未来啊!

 

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上市需要投行、律所、会计事务所、不知道这些人的薪水都特别高,公司规模小一点投行都懒得搭理,更何况个人。除了少数超级明星,普通人这辈子都不可能上市。

 

第二招,看起来也折了。

 

很多年以后我知道了区块链。

 

于是一切都变得可能了。

 

由于无需中介就可以实现各个节点的相互信任,任何人可以把任何细微、不重要、价值有限的信息、交易都可以放到链上来公证,没有人能篡改,也没有人能赖账。

把个人时间打包固然不算很成熟的区块链应用,但至少变得理论上有可能了。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事情,在现有的商业体系里是无法实现的,但现在都变得有可能了。

 

很多人会说,区块链的技术没什么了不起,非对称加密、分布式存储、点对点传输这些都是几十年以前的老技术,被一帮骗子旧瓶装新酒拿来忽悠人的。

是的,区块链在技术上没有突破,区块链根本就不是一次技术革命。正因如此,区块链和蒸汽机、电、计算机,以及未来的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都不是一个类型。那些都是技术革命,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。

而和区块链类似的,是造纸术/印刷术、公司制/股份制、互联网。这些在技术上的突破并不大甚至没有,但改造了生产关系,或者广义地说是改造了商业业务模式与机构运作模式。

造纸术/印刷术使得知识不再掌握在少数贵族、僧侣手里,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,大量的技术创新与艺术创造开始在民间产生。

公司制/股份制实现了几十人甚至几万人如何协同工作,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努力;

互联网实现了所有人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与沟通信息;区块链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协作模式。

 

有人会说,互联网下也产生了UGC、自媒体、微商等组织形态啊,也很大程度改造了商业业务模式啊。但互联网世界仍然是中心化的,也无法从根本上颠覆公司制/股份制。

 

公司制/股份制已经出现400多年了。在大航海时代面对殖民主义扩张需求应运而生的制度,在当前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后,面对海量、碎片的信息与场景已经逐渐有些不适应了。

 

小时候就在课本上就学到过,技术可以入股。当时就有些疑惑,一种很酷的技术,或者普通的技术,分别该拿多少股权呢?

事实上,股权制度是冰冷且僵化的。

当年发明WWW万维网的TimBerners-Lee,发明关系型数据库的Edgar F.Codd,发明Java的JamesGosling,他们获得的财富都非常有限。这些对IT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大神,从来都得不到多少财富回报。

相反,如微软和苹果的图形化界面是抄袭了施乐,扎克伯格的Facebook是在帮Winklevoss打工开发网站过程中偷学了思路做出来的,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更不用说了,都是抄袭+'微创新'起家的,他们反而都成为了亿万富翁。

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钱的极客是谁?

我想应该是V神,VitalikButerin。并不是说V神比Tim、Edgar那些前辈的贡献更大,而是区块链,第一次,让技术大神获得了股份制下无法获得的奖励。

图片:微信图片_20180309154008.jpg

不仅仅是技术大神,那些奔走推广的人,那些监督运行的人,那些敢于尝鲜或给出反馈的用户,那些提供原创内容或改进意见的达人,只要规则设计好了,都可以获得在股份制下无法获得的奖励,而且奖励不会被哪个公司哪个CEO剥夺会削减。

 

这其实是一次巨大的革命,会带来商业世界组织模式的颠覆。

 

有人会说,是的,区块链未来潜力巨大,可是现在连基础链都还不成熟。类似于1995年的互联网,日后没落被贱卖的Netscape才刚刚上市,光芒四射,而谷歌、Facebook、腾讯、阿里都还没成立。为什么不等行业成熟一点再进场?

✎ 第三个故事:  开哪个箱子?

有一道很著名的测试题是这样的:

有两个箱子,一个箱子里有100万元,一个箱子有10%的概率有1个亿,但90%的概率什么都没有。你只能开一个箱子,开哪个?

 

这道题有过很多分析和讨论,有人看到了预期回报率,有人看到了风险收益比,有人看到风险偏好,有人看到了财富的边际效应,有人看到了行为金融学,还有人去探讨如果两个箱子的金额都增加100倍或减少99%,是否选择会完全不同;探讨如果概率10%变成1%或50%,是否选择会完全不同。

我看到这样的题目,也觉得真的是两难啊,不知道怎么选。

 

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说,这道题是有标准答案的。

WTF?这样的题目还能有标准答案?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,选第一个?还是第二个?好像都不一定对啊,认真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,只好去看标准答案:

把开箱子的权利以100万卖给另一个人,且约定,如果里面有1个亿,那就和他平分,如果没有,反正已经赚到100万了。

 

你看到这个答案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

我只能深吸一口气,五体投地,人和人的差距,有时真的是比人和猪还要大。

 

由于我智商不够,消化这个答案又消化了很长时间。又思考了很久以后,突然明白了:这不是标准答案!

 

这个所谓的标准答案,充满了金融精英的狡黠与精细,工于心计且算无遗策,但只是自作聪明,缺乏果敢的勇气与通透的大智慧。

你真当自己是拿到神灯的阿拉丁么?凭什么只有你能开这个箱子?凭什么人家要给你100万,然后打开了箱子还和你平分?

这个世界永远不缺聪明、勤奋且敢于拼搏的年轻人。一旦发现有这样的箱子,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去开,不会有人和你平分的。等箱子打开了,一直等在外面观望的你,只能获得一点残存的蝇头小利。

 

对应到区块链。有很多金融精英会说,区块链现在风险还很大,先观望,别进场,如果你一定要进场,教你一个办法,可以获得稳稳的收益:买台积电或三星的股票。

看起来的确很睿智,但除非你有足够大的资本金,否则买如此大市值体量的台积电或三星,收益是有限的,相当于只是开了100万的箱子,世界上100万的箱子有很多,但1个亿的箱子就很少。

 

回到上一部分最后的那个问题。的确,你可以等行业成熟了再进场,但很可能那时候已经晚了。

产业是有学习效应的。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发展史,所以区块链的演进,不会是互联网的简单重复,而是会加速节奏变快很多。大家都从互联网的历史里吸取经验教训了,节奏当然变快了。

一味僵化地按上一支舞的节奏,来跳下一场舞,就是刻舟求剑了。用火币的三大口号之一来说:人生不要输在一个等字。

 

有人会说,是的,100万和1个亿的箱子摆在面前,哪怕1个亿的概率小,也要赌一把,可是证券行业本来就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好行业,TMT则是各个产业里新方向最多,潜力最大的部分,优秀的投行分析师也是产业的KOL(意见领袖)。所以这不是100万的箱子,这是另一个1个亿的箱子。为什么你要放弃?

✎ 第四个故事:  中等收入陷阱

记得我2015年离开国泰君安,准备加盟兴业证券前,国泰君安有位前辈给我几句临别赠言:新财富是好,可是这是个高薪陷阱,很多人跳进去了就出不来了,你去兴业再搞几年新财富是也可以,可是得想着跳出来才好。

 

我当时还不太能理解,前辈说话真是高深,高薪就高薪了,还陷阱,这就类似我们读高中时宿舍里集体讨论:如果有人给你施美人计怎么办?讨论的一致结论是:当然是将计就计啊。在高薪的陷阱里快意人生,又有何妨。

(前辈的原话真的是高薪陷阱,后来我想想可能是前辈情商高,措辞抬举了下卖方,卖方分析师挣的这点辛苦钱,这年头说是高薪会让人笑掉大牙的,所以本章标题我改成了中等收入陷阱。)

 

直到有一天我去看房,房产中介小哥说要加我微信,我说不好意思我这个号满了,我用另一个号加你。中介小哥觉得我是找借口不想加他,很不屑地表示,我每天带那么多客户看房,每个都加微信,从来没有听说过微信还能加满的。

我没好意思和他仔细解释,一个微信满员是5000人,我第二个号都已经3000多人了,没有两个微信号的卖方分析师(也即好友数量还不到5000的),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分析师。

 

但中介小哥的对话有点触动我。中介小哥都是非常勤奋的,我每天跑得比中介还勤快,有意思么?固然证券行业、TMT行业人才辈出,从每个人身上都可以学到很多,可以保持对全市场的敏锐性和前瞻性,可是太多时间消耗在了与各个人的应酬交流上了,真正自己可以潜心思考、投入研究的时间很有限。更要命的是,我觉得我已经研究不出什么来了。

 

2012年,我写了一篇深度报告《ROP:构建软件服务行业的坐标系》,提出了软件服务行业的核心盈利能力财务指标不是ROE,而应该是ROP(人力投入回报率)=有效净利润/薪酬总额,就是企业给员工每发1块钱工资,能取得多少块钱利润。这个综合反映了企业对客户议价能力与内部管理能力,并由此延伸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。当时有幸被业内朋友评为2012年计算机行业最好的深度报告,ROP指标也得到了Wind的引用,现在还可以查到。

 

2014年,我又写了两篇深度深度报告《四维模型评估互联网入口价值》、《企业弯道投资36计》,前者是探讨互联网入口价值评估,单纯看收入,看利润,看用户数都是不全面的,我们提出了一个复杂的四维评估模型;后者是探讨企业跨界、突围或转型过程中,如何去投资,由于企业处在变化中,基于凭空假设对企业做再精细的盈利预测都没用。更为关键的是,到底企业跨界、突围或转型能否成功?我们提炼出9种策略来分析判断。两篇深度报告都得到了巨大的反响,光在雪球上的合计阅读量都超过了30万次。

 

到2016年,我琢磨半天也想不出合适的选题来写篇优秀的报告,最后自嘲道“默默地从Hard模式上调到地狱模式”,写了一篇《基本面选手如何投资重组股》,分析如何基于公开信息来判断重组股能否取得监管审核通过,以及并购重组能否取得良好的协同效果。我自认为那篇写得挺好,应该是2016年自己最满意的。可是这已经是在另辟蹊径,不是一种主流投资逻辑了。

 

朋友们看了我几年的报告后,总结说我每年到9月份就会放大招,扔出至少一两篇重磅报告来。可现在我已经黔驴技穷了,可能是我的智商或境界不够,再凭自己去想去悟,已经很难再超越自我,写出让自己满意、让投资者受益的报告了。

 

我开始逐渐体会到前辈所说的高薪陷阱了。衣食无忧,在舒适区不敢跳出去,可是很难再有自我的提高和超越,就像温水煮青蛙,总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。

 

而区块链行业还很新,不断有新的概念或技术路线被提出来,才可以吸引那么多有志之士每天夜以继日地讨论乃至争论,春节期间火起来的三点钟社群,虽然有很多争议,但反映了的确是行业新东西太多,所有人都嗷嗷待哺。

区块链行业的研究目前更是相对空白。到底区块链的内在价值和哲学意义是什么?各种技术路线和共识机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,未来哪种更有前途?区块链项目应该怎么来行业分类?区块链项目的优劣应该从哪些维度来评估,怎么评估?行业目前有哪些问题和风险?很多在证券行业已经被过度研究的问题,在区块链行业都才刚刚开始。

✎ 展望

有些区块链行业的朋友,得知我将加入的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未来要做的工作,都纷纷赞许,表示这个是很有意义的事情,都希望可以从基本面角度来研究。

—— 有点类似中国的股市,2001年的泡沫破灭后,庄股炒作时代逐渐结束,到2003年“五朵金花”正式确立了“研究驱动投资”,研究员们开始摸索如何做模型、分析基本面、挖掘公司内在价值。

区块链行业也需要这么一个过程,只不过节奏只会更快。

前面部分说的两个100万和1个亿的箱子,并不一定是指财富差异的衡量,更多是自我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的衡量。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。今天用我的5个小故事,揭开我的寻觅、选择与跨越,希望能对诸位有所启发。

另: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【银行高管群】【商业银行群】【信托群】【券商群】【理财师群】【投行群】【私募群】【基金群】【股权投资群】【期货群】【现金贷】【第三方支付】【金融高管群】【总裁群】【互联网高管群】【汽车金融群】【融资租赁群】

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

游客
返回列表

返回顶部